中南伟业知识产权2018在京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专访
2007年7月1日,太原市的天气闷闷的,一如郑海的心情。这一天,从中北大学到太原火车站的路格外漫长。大学室友韩超即将去北京工作,毕业时的茫然、不舍,夹杂在离别情绪里,郑海预感大家今后势必要踏上各自的道路。在火车站,两个大男孩都哭了。
图为2011年中南伟业创业刚起步时的合影,左起依次为韩超、冯瑞、郑海
此时的郑海无法预料到,因为专利代理,他们的人生轨迹会再次交织在一起。很快,自己将和韩超、冯瑞、李明、张华四位大学同学先后踏入专利代理行业,并于2011年注册成立北京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作为共同奋斗的事业。
从2008年到2018年,中国专利代理机构的数量从704家增长至1937家。除了“脱钩改制”的传统大所以及由资深知识产权人士新创的事务所,乘着政策红利,一批半路出家的年轻人也投入到了专利代理机构的竞争大潮中。郑海和他的同学们就是其中之一。
一通电话,入行了
2007年大学毕业后,郑海进入河北一家企业做技术员,一个月能拿1200元工资,其实还不错。但那时韩超经常在电话里鼓吹北京有多好,2008年年初,郑海下定决心来了北京。
韩超曾看到电视里的一条新闻,讲中国专利代理人缺口大,急需理工科专业的人才,他将消息告诉了郑海。找新工作时,郑海刚好发现西直门一家专利代理机构在招人。他想起了那通电话,虽然不清楚“专利代理人”的工作内容,还是去面试了。
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对口,又学过画图软件,郑海顺利通过了面试。刚入行时,他经常写一些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文件,比如衣架的小开关,客户会把东西拿过来让他画图,郑海感觉挺新鲜、有成就感。
2008年下半年,在郑海劝说下,在北京工作的韩超开始自学专利法,并进入了一家专利代理机构工作。冯瑞正在四川卖阀门,销售工作也遇到一些挫折,韩超告诉他只要能吃苦,半年后专利代理人月收入过万很正常,于是也从四川来了北京。在北京链家地产工作的李明随后也进入了专利代理行业。
开公司,说干就干
韩超家里经商,他很有商业头脑,大学时曾经想跟父亲要20万元开一家网络公司,但最后没做成。创业的事情其实一直搁在他心里。
刚入行那会儿,郑海在肖家河的一个大院里租了间7平方米的屋子,窗户对着楼道,看不见光。郑海身形瘦小,每天早上7点前挤上公交车后,就会得意地隔着车窗,向车外身形胖胖的李明招招手。韩超给冯瑞找了一辆生锈的自行车,可以骑车上班。闲来无事,四人经常坐在大院里,指着一辆长安悦翔,开玩笑说什么时候也得来一辆。
“韩总的路子比较野。”冯瑞回忆,那时自己和韩超工作的专利代理事务所正好在一栋楼。一天上班时,韩超给他发消息,让赶紧下楼。两人抽着烟,云里雾里的,韩超突然开口说,开公司吧。冯瑞愣住了,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资源没资源,开什么公司呀?
赚钱,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在韩超看来,国外的知识产权行业已经发展很多年,中国虽然时间短,但政府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基本保障,虽然还比较冷门,但今后对于国家一定非常重要。当年许多专利代理机构的老板已经在50岁以上,尽管实力强大,但缺乏魄力。而他们这群年轻人有一股向前的冲劲儿,这就是优势。
一拍即合后,叫上郑海,三人各凑了2万元,在西直门找了一处60平方米的办公室。起初,韩超考虑找个既可以办公又可以生活的地方,但冯瑞提出了不同意见:“这是我们未来要做的事业,是我们的梦想,不能太混杂了。”
2010年底,创业开始了。
年轻时的疯狂事
大学时,冯瑞他们曾经批发一大堆字典、枕头、电话卡,卖给大一新生。但最后,刨除郑海收下的100元假钞,只赚了300来块钱,请帮忙的同学吃一顿饭,刚好用完。
真正创业,每笔账都要算得清清楚楚。有一次,郑海吃饭的时候拿了两瓶单价6元的纯生啤酒,韩超就不干了,“普通啤酒才2块5一瓶!”创业后第十几天,回家路上,韩超和郑海在天桥上聊开了:创业的决定是否正确?业务量从哪来?技术怎么保证?客服怎么做好?“其实没有对错,只能交给未来验证。”韩超最后定了个调。
“第一步还是靠网络推广,因为没有任何积累,你去拜访企业大门都进不去的。”冯瑞说。正好,有位老乡建议他们从百度竞价排名着手做推广。最开始每个月投入2000元,略有盈利,后来投入增加到了一天2000元。他们还聘了个大专学历的小姑娘做前台客服。“第一次服务挣不到钱,但是成了回头客,二次服务、三次服务,这个能挣钱。”韩超说。当年聘请的小姑娘如今还在公司的市场部门工作,已经有了自己的房和车。
专利代理业务积累起一定资金后,他们开始尝试专利运营。冯瑞记忆中,新闻里,小米CEO雷军提到知识产权运营是今后趋势。一得知新消息,大家立即聚在一起商量要不要做点什么。
聊到半夜一两点,商量的结果是“搜川网”的诞生。“搜川”英文谐音“搜索交易”。按照设想,平台主要承接高校的技术专利转化,让买卖双方留下信息免费对接,以后卖广告位。投入近40万元,平台高峰期录入5000条左右专利数据,500条左右商标信息,但后来不了了之。“缺访问量。里面有个环节是技术活,而我们不懂技术。也可以说没有资金吧,没舍得去聘请专业人士。”韩超说。
去开拓,空间会更大
创业刚开始,分工明确,但真正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韩超脾气急,郑海性格较真,冯瑞生了气不说话。吵完架,谁也不理谁,过后却会发短信向对方道歉。
2012年年初,去无锡开分所,韩超一开始是反对的,“我感觉应该把所有高精尖的力量放到一处去使劲。”但北京大所林立,小所难有出头之日,下一步该怎么走,大家都没有方向。正好,郑海有个前同事回无锡工作,为拓宽业务渠道,双方一起在无锡成立了一家分支机构。没想到第二年,无锡公司的利润就把北京公司养活了。“这边政策好。”冯瑞说。
开拓地方市场的步子加快了。2012年6月,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在江苏苏州挂牌成立,苏州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发明创造,对入驻集聚区的服务机构给予购房租房补贴及奖励。此前在北京工作的李明早前因为媳妇求学的原因,来了南京、常州等地发展。为别人着想、大气,李明一直是“老大”的角色。苏州政策红利爆发过程中,他将风向告诉了同学们。2013年夏天,中南伟业在苏州又设立了一家公司。
但2014年,新问题出现了。起初,苏州只是承接地方业务的端口,案子撰写和流程跟进都是北京在处理。由于当地没有代理人团队,客户聊的东西都不懂,冯瑞他们丢了些客户。“北京专利代理人的目标就是写好案子,让公司技术人员全力配合。地方既要最好的服务,企业方面又想做最少的工作。”冯瑞表示,苏州公司随后配上了代理部、流程部。现在,许多新入职的代理人都是硕士学历,冯瑞也不再写案子,而是主要做管理和经营。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南伟业的管理职责逐渐从每人按部门划分,慢慢向一人统管某一地区的所有业务转变。
兄弟感情大于天
现在的中南伟业其实是“联盟”性质。尽管公司数量不少,但自成一套独立的部门体系,没有统一在一家总公司旗下。除了资源浪费,弊端就是,业务渠道由网络推广转变为走招投标后,与顶级代理机构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兄弟们各自为战,很难打出统一的品牌。
冯瑞喜欢观摩研究大所的制度。在他看来,目前的管理架构,某种程度上,是大家小心翼翼维系彼此感情的结果。各自管理一家公司,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管理制度,避免了“开会时大眼瞪小眼”。“兄弟感情大于天”“情分最重要”,大家都这么认为。
当前,中南伟业的牌子下,郑海、韩超、冯瑞、李明分管北京、河北、苏州、常州等地的业务。张华是最后加入的。回到村里,“奶粉都买不起”的张华后来被他们带入专利代理行业,在北京、南京短暂工作过一段时间,现在负责开拓山西的市场。大家做的主要业务都还是专利代理。
去年大学同学聚会时,冯瑞最有感触。其他同学见了面,顶多就是几句礼节性的问候,问问工作和假期安排,然后就没什么话可说了。他们五个人不一样,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
“没有这个行业,我们的感情不会像现在这样好。”冯瑞觉得。
做品牌没有捷径
尽管分布在全国各地,但他们经常聚到一起讨论最新政策、发展方向。一开始创业,是为了活下来。但慢慢地,从最初的“小富即安”走到现在,大家有了新思路。
“都是想踏踏实实做,理念就是一致努力把中南伟业做成品牌。”李明说。“品牌是无形中形成的,当有更多人说你好的时候,你就有品牌了。其实品牌对我们而言是个硬伤,但没有捷径可走。”冯瑞如此认为。
“我们在打造一根金箍棒,但我们现在是铁棒,要先把铁棒上很多的毛刺去掉,才能变成金箍棒。”韩超认为,专利预警业务、涉外代理业务是两年后再考虑的事,当前最要紧的事情是打牢基础,比如完善代理部、流程部的制度建设,提高专利代理人的学历门槛。“中国早晚会和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领域掰手腕,我们很可能赶上这个时机。”
当前,中国专利政策的导向从数量向质量转变,冯瑞总担心会对代理业务造成一些影响。“好像悬在头上一把剑,有时睡不着觉。”
为了拓展高端服务,李明也开始承接专利分析等项目。“由于收费高,沟通前期,有的客户不是很理解,他觉得要不是他有病,要不就是你疯了。”前几个专利分析项目都是亏本生意,李明总结,“用代理的营收补贴分析业务。”
但郑海的心态要轻松些,他不后悔把大家带进了专利代理行业,至少都会写专利,有一技傍身。他说,自己就是当一个事业去做。
“当在一个专利证书上看到我的名字的时候,我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我写的每一件专利我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写好,从来不糊弄任何一件专利。哪怕我写的量少,但经得起考验。”郑海说。
曾有一位发明人,连简单的图纸都没有,郑海驱车前往河北廊坊,拍照、画图,最后帮他获得了多件专利授权。对方后来给他打电话,说自己的发明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我爱发明》节目。
“《我爱发明》有时会展示专利证书,我看到就觉得很欣慰。哎,这个东西我参与过。”郑海说,“有好几个都是我写的。真的。都是我写的。”
本文网址: